5招不怕吃冰傷健康
1 冰先含口中再吞下
許宏志建議,吃冰的時候,先把吃下的冰含在口中,別急著吞下去,等到冰溶化後再慢慢吞入。
2 含冰位置靠近嘴唇
許宏志說,吃冰會引起頭痛,主要是因為口咽接近腦部和頭部的神經節,因此可能引起鼻內神經節刺激,引起局部血管水腫而造成肌肉的緊繃,或是因為刺激到顎咽部附近的三叉神經,而引起像是偏頭痛般的抽痛,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眩暈。
所以含冰的位置要在口腔較前面的地方,就是接近嘴唇的那一邊,而不要含在口腔中間及後面的上顎,也就是靠近喉嚨的地方,這樣可以避免冰直接刺激上顎上方的蝶神經節和附近的三叉神經,而引發疼痛了。
3 吃冰不如吃冰紅豆湯
愛吃冰的人不妨把水果或是將加在剉冰上的紅豆、綠豆、蜜豆等材料冰在冰箱,吃冰涼的水果或是紅豆湯、綠豆湯,而不要直接吃冰,同樣可以達到清涼解暑的功效,也不會太冰。
4 先吃料再吃冰
如果真的很喜歡吃剉冰,最好也是先吃料,冰等化掉一些再吃,也可以降低傷害。
5 中午時間吃冰
田莒昌表示,在高溫下不吃冰確實很難,建議吃冰的時間可選擇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,因陽氣盛時吃冰的傷害最小。
這些時候不要吃冰
即使已經有上述的5個招式,讓大家可以比較安心的吃冰,但是有些情況下,還是不要吃冰來得好。
1 月經前後1週
女性不管有沒有痛經,田莒昌建議月經前後1週,最好不要吃冰。
2 空腹的時候
很多人早上一起來就喝冰涼的精力湯,以為可以清腸很健康。田莒昌提醒,因為精力湯材料多是生冷的蔬果,有加冰或是沒加冰,空腹喝都不好。
3 用完餐的時候
飯後胃部正需要大量的血流來消化食物,因此飯後不宜馬上吃冰,最好飯後半小時再吃。
4 吃火鍋的時候
商業廣告讓全民以為冰飲是火鍋最佳「涼伴」,其實腸胃忽冷忽熱傷害很大,所以,吃火鍋的時候,還是不要吃冰比較好,要吃就等吃完火鍋後半小時再吃。
5 身體很熱的時候
身體很熱時吃冰,會讓身體組織急凍,不只引起痠痛、腸胃不適,也可能引起冠狀動脈暫時性痙攣,有心血管疾病的人,甚至可能因此發病。
6 呼吸道不適的時候
有氣喘、咳嗽等呼吸道不適的時候,吃冰會更加刺激,讓症狀更嚴重。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常春月刊》328期】